服务热线
0535-2607930
刘维民
实验室主任
简介:
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工作于该研究所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2000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润滑材料及摩擦化学等研究工作。曾担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
2021年8月起担任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任。
目前兼任Trib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摩擦学》共同主编(Co-Editor-in-Chief),《摩擦学学报》主编,Research等杂志编委会委员;兼任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甘肃省化学会理事长。
与团队成员合作,为我国的航天、航空、高技术装备等发展了数十种润滑材料或技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合作编著出版《齿轮传动润滑材料》、《空间润滑材料与技术手册》、《纳米润滑材料技术》等4部中文专著。
目前主要从事航天航空润滑、材料磨损及合成润滑材料研究。
乔竹辉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简介:
1981年9月出生,山东平度人。2009年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9年获得德国洪堡学者,赴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的陶瓷技术与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of Ceramic Technologies and System)和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的材料与束技术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nd Beam)进行科研工作;2012年3月全职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特种材料的设计制备、失效分析及苛刻工况下长寿命服役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1)机械加工工具用硬质耐磨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进行了轻金属掺杂制备轻质、抗氧化、自润滑硬质合金新方向的研究及超硬碳化物复合材料的研究;(2)强韧润滑一体化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设计制备了系列强韧-润滑一体化陶瓷复合材料,系统研究并阐明了其强韧化机理和自润滑机理,并首次报道了一种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新工艺;(3)摩擦学原理及润滑、抗磨设计,开展了自润滑耐磨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苛刻环境下摩擦磨损机理的研究工作, 设计制备了新型海洋用系列耐蚀合金和陶瓷材料,研究了其在海水环境下的摩擦-腐蚀-磨损行为,阐明了不同结构材料在海水使役环境下的磨损失效机制并系统研究和阐明了材料基体与增强相和润滑相的相容性以及功能协同作用。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中科院STS计划、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等项目。因在无机复合材料和摩擦学领域做的系统工作,近年来获得了以下科研奖励:(1)2009年获德国洪堡学者,(2)2017年获“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rdquo,(3)2017年获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4)2018年被评选为第四届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已发表SCI论文90余篇,论文主要发表在J Am Ceram Soc、J Euro Ceram Soc、 Tribol Inter、 Tribol Lett、Wear等材料学和摩擦学核心期刊.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6件,已获授权12件。
研究方向:
高温材料的研究制备;超硬材料及防护材料的研究;无机合成化学;摩擦学研究;粉末冶金
获奖及荣誉:
2009年评选为德国洪堡学者
2017年获“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
2018年评选为第四届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